“湘上湘”主理人彭华强:压上毕生赌注演绎湘菜极致味蕾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从小吃湘菜,这个味道是有记忆的,属于每一个湖南人”。
湖南,人杰地灵,三湘四水孕育了湖湘文化。而湘菜也绝不甘心清清淡淡掠过餐桌,湘味香辣软嫩,油重色浓,锐利的口感不带一丝中庸和迟钝,辣地俘虏人的味蕾。
“湘上湘”主理人彭华强,作为一名地道的湖南人,热衷于将故乡的味道带到他乡。近日搜狐美食本期「风味流派」栏目来到“湘上湘”,拥有15年从厨经验和10年管理经验的彭华强对湘菜创新和湘菜餐厅经营发展有独到的理念。
彭华强认为,湘菜的传承需要结合文化属性,想要做百年老店,永远离不开一件事情——持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不能和社会脱轨。
近年来,湘菜以“攻城略地”之势在北上广遍地开花,的味道刺激着来往食客的味蕾。而“湘上湘”餐厅北衔京城,南接潇湘,这家餐厅的主理人彭华强希望将家乡的“味道记忆”带给异地的湖南人,用“辣”诠释食材的味道。
他将“湘上湘”的湘菜经营之路分为1.0和2.0阶段,从辣椒与食材的极致融合到最大限度发挥辣椒特性,彭华强做足了功课。
在创办“湘上湘”之初,彭华强便规划了1.0阶段,该主要围绕湘菜菜品结构可以进行创新,他在菜单上呈现了湖南十三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的代表性湘菜,保证“无论从湖南哪里来的客人,都能品尝到家乡菜”。
后来在此基础上通过食材、口味的不断研发组合,彭华强独创了的20道湘菜,在保证味道符合湘味记忆的同时,摆盘精致、食材升级,对他而言每道菜更像作品,尽力“呈现出最好的湘菜”。
这其中不得已提彭华强的独创菜“樟树港辣椒炒甲鱼裙边”。这道从菜名就显而易见,运用了辣椒品种——湖南岳阳樟树港辣椒,这个品种皮薄,肉厚,有辣椒清香浓烈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且有回甘。彭华强选择用小炒肉的做法,选取汉寿中华鳖最受喜爱的裙边部分,大火烹制,青椒保留着爽口的口感,甲鱼裙边嫩滑,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湘上湘一直致力将各地最好的食材,用湘菜的形式去表达”。一道姜辣实心海参便足以证明。湖南当地爱用姜丝、辣椒趋势,做成干烧系列的食材往往十分入味。彭华强将海参切半,佐以辣椒、生姜等入锅炖煮。经历火和时间的烧制,海参吸收辣味的同时嫩滑弹牙、软糯而富含胶质。
在研发新菜品时,彭华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给顾客耳目一新菜品,又保留传统的味道?于是他开始四处学习,学习淮扬菜的刀工、粤菜的选采用料、鲁菜的烹调手法、川菜的味型。综合其他菜系之精髓,让每一个菜有不同的味型,再结合湘菜进行改良,如此下来“湘上湘”经典菜品就此完成。
为了搞清楚湘菜的“辣”味型究竟有多少种可能,彭华强跑遍的湖南、四川等地,前往当地了解辣椒的属性、辣度、维生素含量、时节特点。多年下来,他收集了24种适用于餐厅经营和大众口味的辣椒,对应中国二十四节气,其中19种来自湖南,如樟树港辣椒、衡阳黄贡椒、牛角红辣椒、浏阳鸡肠子辣椒、郴州七星椒,其余来自全国用尽心思挑选的品种。
面对诸多辣椒品种,彭华强做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发挥辣椒的“潜力”。他认为“发酵”是激发辣椒和食物之间风味融合最好的催化剂。
发酵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传统的融合白酒、盐,用坛子蒙住油发酵方式,彭华强还学习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发酵方法,用植物与果蔬类发酵,加入薄荷叶、青柠檬、藿香,让中式菜品呈现出新的风味。
在贵州,厨师们会用不一样的颜色的番茄进行发酵,彭华强以此得到灵感,他用黑色、紫色、红色、绿色、黄色等各色辣椒进行组合发酵,用来丰富辣椒的味型和酸度。
对于一些低辣度的“水果辣椒”,彭华强试着制成甜品,“我把红色辣椒结合燕窝组成餐后甜点;用柚子茶的形式把辣椒用蜂蜜去熬;辣椒丝裹上生粉煮完后晶莹剔透,结合藕粉做成了甜品……”这些听起来“古怪”的搭配,在彭华强手中却如妙笔生花,外形和风味受到食客一致好评。
彭华强凭借湘菜记忆,演绎出湘菜无辣不欢的五味:本味、入味、透味、起味、回味。俘获一众食客的味蕾,也进入“米其林入选餐厅”名单之列。
彭华强称他从不会一味模仿,而是在保留湘菜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你一味模仿,只有0.1%的可能性做得好比别人好,在创新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找到一条轴线,不能盲目创新,这样永远没边界。”
说起创办“湘上湘”的契机,彭华强坦言是因为在主理“北京宴”的十几年间鲜少见到高端湘菜餐厅,全国大型连锁的湘菜馆人均消费大约在100至150元。他走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发现有能力承接商务宴请的湘菜品牌少之又少。
这一点启发了彭华强想做湘菜高端品牌的想法。湖南地大物博,拥有特色的山湖地貌特色和自成体系的饮食上的习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彭华强熟悉湘菜和当地风味,如今已拥有10余年从厨经验和15年运营管理经验,他希望“做一套属于自身个人的湘菜体系”,2021年“湘上湘”首店落成,抬眼可见岳麓书院,低首可尝热辣湘味,吸引众多食客打卡,实现“一宴回湖南”。
在餐厅经营之初,彭华强定了一个有颇有野心的目标,“5年时间内做到北京湘菜第一品牌”。为此他将目标拆解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在北京要开设10家品质餐饮,目前已经开了5家。第二个维度聚焦业内评价,包括米其林、黑珍珠等公认榜单,彭华强认为具有公信力的认可餐厅前进的动力;第三个维度是良好的营收,这样公司和员工才会有未来。
对于如何将湘菜做出品质,彭华强认为食材是关键一环,食材的重中之重在于打通供应链,这关系到食材原料质量、食品安全,最终影响餐厅营收状况。
彭华强对食材的基础要求是:必须要在48小时内完成从田园到餐厅的运输,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保存食材的鲜度。从食材原产地、发车时间、物流运输到选择北京货运中转地,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关卡,如何组合并找到最优解,彭华强只有当地考验查证才可以找到答案。在此次采访前几天,彭华强刚去了一趟湖南老家,就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
解决食材问题仅仅是经营餐厅的第一步,对于如何将“湘上湘”长效、高效经营,并保持在餐饮圈的品牌口碑,彭华强认为经营好客户同样重要。门店装修融入湖南元素、增加湘籍服务人员数量、让每位客户都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湘上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在湘感”。
彭华强坦言,他将“毕生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湘上湘’”,“人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在“海归海”旗下另一个品牌“北京宴”餐厅的10年的时间里,彭华强从主管到厨师长、总厨、运营总监、副总经理再到法人,经历过厚积薄发后,彭华强下决心创立“湘上湘”这个品牌。
经营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最抑郁的时候是去年,那时候四五家店一起开,受疫情影响餐厅装修断断续续、员工工资发了三四百万还没有开业,压力非常大”。不过就算在那时候,彭华强依旧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们不管怎么样,不管市场如何,经济如何,我们比自己昨天做的好一点点,比顾客期盼的做的好一点点,我们就在进步”。
“湘菜的传承要从文化维度上来看,就像习主席说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到中国人手上’,湘菜创新传承要从国家角度去把脉、输出”。
在彭华强看来,湘菜的发展是时代影响的,比如浏阳“万物皆可蒸”的蒸菜,在他的记忆力,小时候爷爷奶奶早上吃完饭去田间做农活,走之前便在柴火炉上放上菜和米饭,火塘里放一把柴,等中午干完活回来,柴火烧完了,饭菜也煮熟了,一家人围着饭桌吃一顿热乎的午饭,方便快捷的属性让蒸菜在劳动人民之间流传开。
菜系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小习惯、社会文化有很强的关系。因此,彭华强对于下一阶段的计划早已有想法,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将湘菜的文化记忆式传承下去。“目前我打算组一个小团队,对湘菜背文化、故事进行记录,顾客可以追溯到菜品背后的制作流程、食材溯源和文化内涵”。
彭华强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留住儿时的记忆,“所有的事物不会凭空出现,它一定是一代一代的人和产业的发展去促使它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