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 12本推荐好书出炉_行业资讯_小9直播平台足球官网苹果-下载安装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9直播平台 > 行业资讯

2015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 12本推荐好书出炉

2024-03-03 - 行业资讯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也是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和第十一届江苏读书节的开幕日。今年江苏省全民阅读办经过榜单调研、业界推荐、专家评审、网上投票等程序,推出12本好书与读者共享。这12本书各有特点,亲们,快来看看其中有没有你的菜哟!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等后,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最新作品,再讲民间传统文化,带你重温儒家经典,再现《论语》微言大义。”

  “八十载人生心得,与《论语》深切互动。六十年“写龄”妙笔,写孔学精华内涵。”

  本书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解”是作者的解释转述,含有作者的读书心得。而评点的追求是《论语》的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的最大化,目的是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明确的目的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阅读理解发挥,力求做到进行充满老王特点的与《论语》的深切互动。

  本书还将《论语》全文打破原有段落,重新编辑组合排列,力图按其义理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并分别予以综合评述。另有几篇谈《论语》的单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读与解《论语》的主要思路。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并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推荐语:“《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是在一部风靡北大、清华的马克思课讲义的基础上润色而成。”

  “韩毓海继畅销书《五百年来谁著史》后,激扬文字再推力作,带你重上马克思课,了解当前中国与世界。”

  “韩毓海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显微镜和解剖刀,深刻解剖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以及西方世界债务危机的根源。”

  内容简介:《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何时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习骅,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曾在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检组监察局,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监察局工作,担任过纪检监察室主任一职。

  作者紧随党中央反腐的脚步,对于启发党政干部自觉勤廉奉公、树立纪检监察工作者形象,均有积极意义

  以特写镜头放大了古今中外不一样公职人员的奇异形象,有的伟大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细致爬梳史料,鲜活有趣

  总结了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并非就腐败问题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反腐小主题串起来,新颖、明快而不枯燥,让读者看得进去、深受启发

  2015年,中国将在“打虎拍蝇”新常态中持续收获“民心红利”和国际赞誉。《中国历史的教训》立足中国文化,植根中国国情,它所展示的警示意义将会为反腐倡廉工作带来非常大推动,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

  作者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12年—2014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

  《中国历史的教训》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吴敬琏,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被誉为“吴市场”和“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首倡用股份改造中国经济而被称为“厉股份”。

  林毅夫,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北大、人大、中银、银河证券等20家主流智库机构

  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夏斌、巴曙松、左小蕾、刘胜军、华生、张平、曹远征、张立群等30位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简介:“新常态”之下的中国,未来存在哪些不确定性?2015年以及“十三五”走向,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的猜测和传言也令时局显得异常扑朔迷离。精准把握中国趋势,是各界人士在自己领域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在“小趋势”品牌2014年赢得市场认可后,智石经济研究院联合国内外主流智库、顶尖高等学府、各大证券投资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与30多位实务界一流经济学家共同打造《小趋势2015:中国新常态》,独家披露众多机构的精彩研判,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权威解读短期趋势的重磅之作。

  《小趋势2015:读懂新常态》务实理性地分析了新常态逻辑、经济新常态、金融新常态、风险新常态、政策新常态、改革新常态,让读者看清趋势,把握未来,赢得先机。

  杰里米·里夫金,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的20部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全球广泛发行。里夫金为欧盟和世界多国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讲师。2012年,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他关于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研究获得了总理及欧盟、联合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肯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华网头条报道!中国经济要发展,蓝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从想象到现实--全球第一本全面讲述3D打印的作品, 3D打印风靡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拉开了!

  在这本书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会化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超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

  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长篇小说系列》六卷、《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迟子建短篇小说集》四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文学奖。作品有英、法、日、意、韩等海外译本。

  《额尔古纳河右岸》后10年再写红尘中的精灵,白雪下的罪恶,群山之巅的太阳火

  《群山之巅》是著名作家迟子建暌违五年之后,最新长篇小说。写作历时两年,是呕心沥血、大气磅礴之作。

  小说分“斩马刀”、“制碑人”、“龙山之翼”、“两双手”、“白马月光”、“生长的声音”、“追捕”、“格罗江英雄曲”、“从黑夜到白天”、“旧货节”、“肾源”、“暴风雪”、“毛边纸船坞”、“花老爷洞”、“黑珍珠”、“土地祠”等十七章,笔触如史诗般波澜壮阔,却又诗意而抒情。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预知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觅寻爱的幽暗之火……

  “写完《群山之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这种倾诉似乎不是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某种风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亘古的河流和山峦。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我的心是颤抖的。”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生于1914年,从小在北京长大。其父朱翼庵,名文钧,190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就读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后出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由于家学渊源,所以对中国的古籍碑帖有较多的了解,早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书香门第的朱家除了四壁图书外,也陆续收藏了很多各类文物。中国有一份在收藏界很出名的杂志叫《收藏家》,该刊自创刊号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连载《介祉堂藏书画器物录》、《欧斋藏帖目录》和《六唐人斋藏书录》。

  1、作者女儿作序:朱家溍先生女儿朱传荣女士专门为本书作序,详细讲述朱家溍先生从事古代文物研究的经过和成就,以及建国后从事文物研究的过程和艰辛。

  2、精粹篇章汇集:选篇为朱家溍先生文物研究的精华之作,内容涵盖古代书法、绘画、工艺美术、清宫戏曲。其中收录多篇朱先生未曾见书的,关于古代书法流变、清代绘画和戏曲音乐管理机构的文章。

  3、彩插丰富精良:所配50幅精美大图,均来自故宫、国博等权威博物馆,直观再现朱家溍先生的古代文化艺术研究,堪称同类图书中的配图精良之作。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谈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谈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媒体理论家,被《展望》杂志(Prospect)誉为“数字化未来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TED演讲人。

  其著作多聚焦于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包括《涌现》(Emergence)、《幽灵地图》(The Ghost Map)等8部畅销书,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整个世界广为传播。

  创立了许多深具影响力的网站——包括新近成立的并为《時代周刊》、《连线》、《》和《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撰写专栏文章。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数字化未来十大科技思想家”、TED演讲人史蒂文·约翰逊经典力作。

  作者深入人类600年重要发明的创新自然史,首度揭开创新源起的7大关键模式。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联袂推荐。

  大家都认得出好创意。印刷机、铅笔、抽水马桶、电池、互联网、GPS、Google——这些都是绝妙的创意。然而,它们是怎么样产生的?被喻为“科技界的达尔文”的史蒂文·约翰逊在《伟大创意的诞生》一书中,提供了深具启示意义以及有论证实据的答案。

  作者史蒂文·约翰逊以富有感染力、包罗万象的风格游历于多重领域,从神经生物学、都市研究,到网络文化,找出了独特创新背后的7大关键模式,深入人类600年重要发明的创新自然史,找寻它们的踪迹。他检视了特定情境如何加速创新进程、实体环境,以及如何使众人与创意齐聚一堂,从而造就出伟大的创意。

  从达尔文到苹果(Apple),从万维网到Google,作者审视了近代的创新枢纽,汲取出适用法则,及出现在创新过程中的共通点。他的发现不但引领我们重新认识创新的根源,也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策略,以培养突破性的创意。

  《》科技和商业版专栏作家,《》旗下科技博客Bits Blog的主笔博主,专注于苹果、facebook、Twitter和硅谷的专题报道和研究,在数字潮流文化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曾任《》研究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探索在未来2~10年内将会普及的新科技。

  纽约最著名的创客空间NYC Resistor的创始人之一。NYC Resistor坐落于布鲁克林,提供硬件与编程课程,助力创意性的开源硬件和机器人技术项目。

  纽约大学兼职教授,开设“ 1,2,10 ”课程。曾在电影行业工作,担任过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翻转世界》是一本走在时代前沿的书,它教你怎么来适应科技与数码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在这样的时代中拔得头筹。

  作者尼克·比尔顿是《》科技和商业版专栏作家,曾任《》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他的专业性使得他对当前科技发展动态的分析十分精准,值得认真研读。

  《连线》杂志好评推荐,荐2010年商业、生活、思想类十大必读好书之一。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畅销书《想象》作者乔纳?莱勒;《连线》杂志专栏作家,特约编辑克莱夫?汤普森倾情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翻转世界》的作者尼克比尔顿身兼《》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与专栏作家等职,通过不断尝试各种最新的网络服务和数码产品,他试图向读者描述了科技影响下的未来社会是啥样子,以及在快速的提升的未来社会中,人们是如何讲述故事、传播故事和消费故事的。

  作者比尔顿通过列举大量事例,为我们解释清楚了,浏览网页的人跟读书的人,大脑反应有什么不同;玩电子游戏的外科医师是不是真的刀法比较利落?他也描绘了火车、电话、印刷术出现的时代,新科技的出现引起怎样的恐慌与焦虑,人们对当时新科技产生的这些反响跟现在新科技的出现有何异同,哪些是烟雾弹,哪些正中红心?

  这本书让我们正真看到,在未来,“讲述故事”将成为核心。无论是读一篇报道,还是发一篇140字的微博,我们都是在说故事。传统的说故事方式已经一去不回、传统听故事的方式也一同消失;但令人兴奋的新故事也一个一个出现,未来,将是这些说故事人的新世界。

  孟繁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喜欢游山玩水、读书、摄影、写作、美食、烹饪……至今已背包行走过世界100多个城市和地区。

  梁媛,11岁开始外出求学、工作,四处觅食的过程中,也与许多人发生了许多故事,她不仅是一个“吃货”,更是一个注重情感的“吃货”。

  王妮娜,毕业于中国外交学院,喜欢音乐、烹饪、旅行,随性而为,去年曾一人背包穷游美国,最大的梦想就是带着两个宝宝一起游世界。

  世界虽大,却只有一个老家,人虽远去,但味道不曾消失......《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带你走近家乡,走入每个人的心里,一起品文字、尝美食、忆故乡。每位作者最细腻的回忆中,那些不能忘怀时光与味道,都渗透着对美食的恋恋不舍和对家乡的深深想念。

  《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一书,汇集了中国地域由北到南、而东至西文采清新自然的新锐作者,娓娓道出了属于每个人的老家味道:黑土地上的老味道、京津味道的前世今生、朴实大地的亲情回馈、小麦升华出的深情滋味、江东水波里的思乡情怀、洞庭湖水载回的乡愁、川渝山脉里飘出的想念、闽南岸上祖代呼唤的海味……篇篇感人,章章精彩,读来令人感触而动容。

  本书中附有可操作性强的家乡美食菜谱,欣赏美文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不同的美食;本书还特邀著名插画师,为此书量身绘制了高质量的手绘插画,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赏文、品味、念故乡的同时,更进一步品味生活、回味人生。《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一书,可谓是兼具了三美:美文、美食、美图的全方位阅读。

  《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是一本饮食文学散文集,由8位不同省份、不相同的领域的作者以想念的老家美食为载体,通过动人的文字,用无法复制的味道,写出了这本对家乡、亲人最深切的思念,将大家带入那无法忘怀的家乡味道,回到最打动人心的温暖时光,心感美味,苦也是甜。回忆总是和味道联系在一起的,总有那温馨独特的味道,独一无二,历久而弥新,永远深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

  张大诺,1972年出生。曾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编辑、记者,现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理事、志愿者培训导师。获得“北京十大志愿者”、北京“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人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2009首都公益慈善优秀个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等公益荣誉称号。

  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银行总部、人民出版社等高校、企业、机关做“关怀高龄老人”公益演讲几十场,为多个助老公益团队提供公益指导。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中国日报、新京报等媒体曾报道其事迹。

  这些高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因为她们就是我们自己,她们就是在替我们生活,让我们正真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将来。如果我们也可以找到让她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这一些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作者张大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很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